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问题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议题。那么,如何确保老年人享受到应有的养老待遇呢?在这方面,宁夏正朝着数字化和人性化服务的方向迈进。今年,宁夏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创新打造‘数据跑路+智能认证+温情服务’的多元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体系。这一措施不仅提高了认证效率,还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新模式的背景和实施细节。根据宁夏日报的报导,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区共有133.2万名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其中127.79万人通过认证正常领取待遇,认证率高达97.88%。这样的信息一传出来,恐怕不少人都会感叹:您好厉害!那么这样的高认证率是如何实现的呢?
宁夏建立了六大认证渠道:信息比对、人脸识别自助认证、现场认证、社会化服务、单位协助和异地协助,压力分担,效率显著提高。通过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的信息互通,形成了‘线上为主、线下为辅、上门兜底’的立体服务网络。在这一模式下,大约有84.2%的老年人通过“我的宁夏”政务App完成了‘刷脸认证’。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想象一下,以往要去社保机构的繁琐流程,现在只需在家中动动手指,轻松享受应有的养老保险,无疑是给广大老年人带来了福音!
再来说说实施中的实际效果。记者采访到了银川市的退休人员马女士,她表示:“真是太方便了!”她通过“刷脸认证”完成了相关手续,从此再也不用出门排队了!试想,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居家认证的方式显然是事半功倍,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科技改变生活!
在推进认证的过程中,宁夏还特别关注那些异地居住的老年人。通过国家社保平台,居住地可以协办认证,全年处理跨省认证申请超过7.3万笔,准确率达98%。这意味着无论老年人身处何地,都能顺利完成养老待遇的认证申请。想一想,这种服务何其贴心,解决了很多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必将被更多人所赞誉。
针对老年人在操作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宁夏还进行了信息系统的适老化改造,推行了‘长辈专属模式’,系统自动发送认证提醒短信82.96万条,确保老年人不会因为信息滞后而影响到自己的待遇领取。耳熟能详的“停发前预警、逾期前提示”服务,体现了宁夏极其注重细节的服务理念。
当然,对于卧床老人、独居群体,宁夏也积极 建立了‘上门服务’等传统渠道,提供一对一的帮助。贺兰县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走进星光养老公寓,为150余名老年人开展了床头认证,这种主动的上门服务让很多老年人感受到了“零距离”的暖心体验。一位社保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能顺利享受到应有的保障,这样的态度格外温暖。
整体来看,这一系列的新尝试不仅提升了社保基金的安全保障能力,还大大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满意度,达到98.6%。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说,能享受到如此便捷的服务,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最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宁夏的这一创新模式是否能扩展到其他地区?当我们的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时,还有多少如同宁夏这样以人为本的实践值得借鉴?这不仅关乎养老待遇的领取,更关乎每一个老年人的尊严与安心。让我们期待,未来的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在逐步成熟的数字社会中,享受到更为完善的服务,也希望宁夏的实践能够成为更多地方的榜样,带来更好的未来!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加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细节见线的精致内饰与人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