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欧陆注册]平台登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欧陆平台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热门排名
新闻资讯

谈谈港航科的实际业务之一——卫星生产制造(内含AMC多图)

新闻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3-06-21  点击:89次

  港航科的业务除去改名前的电路板制造以外,其实包括卫星制造、卫星测控和营运、未来可能的卫星发射三大环节。格隆汇的圆桌会议明确提出了卫星发射未来会走海基+路基双平台的策略——至少针对卫星是这样。

  市场已经形成一种认知:如果说2020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那么2023年将非常有可能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爆发年。

  我们先着重讲讲港航科商业航天业务其中的卫星生产制造。基地地点位于香港将军澳的AMC(先进制造中心,紧邻TVB)

  昨天官方的香港政府新闻网(微博可以搜索)发布一则AMC先进制造中心的视频,其中着重谈到了香港航天科技,林家礼也有在视频中露脸讲话(抱歉,我目前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对于港航科的正面新闻都来自官方机构或媒体,而同时几乎所有对港航科提疑老千的均是个人自媒体,这或许代表了一种官方与民间的巨大认知差)。

  从生产能力规划上,目前国内没有看到比港航科1+2期(200颗+1500颗/年)规模更大的。当然目前说二期有点儿远,我们更应该聚焦的是即将投产的一期。AMC一期的产能(150-200颗/年)已经完全相当于即将上市的250亿人民币以上市值的长光卫星了。而且港航科与山东产研院和国家城安院的卫星业务(均是金紫荆星座,都是遥感卫星)已经至少充分说明了在农业生产和城市空天地一体化安全保障上的业务是非常扎实的,并且是与国家最重要的科学机构合作的(合作的双方事实上已经充分排除了任何部分人士执着的对于港航科所谓“老千”的可能性)。

  而且格隆汇的圆桌会议中专家也说出了我很早以前的一个判断,就是卫星是个消耗品属性,三年到五年一换,意味着这个制造生意,是不断循环源源不断的。非常有可能金紫荆所有卫星发射升空之前,第一批卫星已经开始要重新发射更换和替代了。

  目前仅仅国内卫星生产能力的缺口有多大?据统计,超过90%以上,规模未来达到一年万颗以上的程度,但请不要忘记,事实上,中国是稳稳的世界第二航天大国,我们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国家呐?而这就是市场!尤其是属于港航科未来的出海市场。

  之后,我有时间还会谈谈,比卫星制造所带来的更大的卫星数据,以及卫星数据服务业务。

  满满的正能量,和那个梦瑶不在一个层次上,那个梦瑶张口闭口就是那个老何,什么玩意。

  卫星的寿命,除了机器损耗,还有卫星燃料消耗完的问题。太空无重力环境下,卫星燃料主要用于调整本身姿态。但燃料多了又增加卫星重量和发射难度,而燃料少了,又反向直接影响卫星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卫星的成本分摊)。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测试紧一些太空补充卫星燃料的方法,其中一个方法好像是参考空中战斗机的加油方法。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上一篇:美国宏观经济手册:工业生产篇

下一篇:机械生产制造企业如何进行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Copyright © 2012-2025 欧陆注册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
联系QQ:欧陆注册
公司官网:http://www.szrxm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