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4日,河南发布《河南省总工会关于做好高温及汛期劳动保护工作的提示函》(以下简称《提示函》)。其中提到,建立极端天气弹性工作制度,如遇暴雨、雷暴、强风等极端天气,可采取居家线上办公等弹性工作模式,因天气原因迟到、早退、缺勤的,不计入出勤考核。(7月6日 中国新闻网)
当“风雨无阻”成为职场美德的代名词,当“全勤”成为衡量敬业的硬指标,河南省总工会的一纸《提示函》,切中打工人的“泪点”和“痛点”。在高温炙烤与暴雨突袭的双重考验下,该政策以“心”“新”相映,打破了刻板管理的固有印象,让文明的温度直抵人心。
从“刚性考勤”到“生命优先”,让制度温暖更有力量。传统考勤制度中,全勤往往被简化为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在场,却忽视了极端天气对劳动者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冲击。其实,生命的价值,永远高于考勤表上的一个“√”。本次事件中,此次明确“因天气原因缺勤不计考核”,本质上是对人的关怀。当暴雨阻断通勤、高温威胁健康时,强行要求到岗不仅是低效管理,更是对生命权的漠视。现实生活中,比如某建筑工地工人因暴雨滞留家中,若按旧规将被扣罚工资;某外卖骑手在40℃高温下中暑送医,却因缺勤影响绩效……大家苦考勤久矣,而这也是刚性考勤与生命尊严的激烈碰撞。而今,以合理的制度设计,将“安全到岗”替代“物理到岗”,让管理规则与人性需求同频共振,不止有对纪律的松绑,更是对以人为本的深刻践行。
用人价值的重构,弹性工作制重塑职场生态。弹性工作制并非简单的居家办公,而是职场关系的重构。在本次《提示函》中,居家办公、错峰调休等弹性模式,既保障了极端天气下的工作连续性,又赋予劳动者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双向赋能正在悄然改变职场生态。于用人单位而言,弹性模式倒逼管理升级,达成了从盯人转向盯事的思路转变,从结果控制转向过程支持。于劳动者来说,弹性考勤消解了迟到焦虑,让工作回归创造价值的本质。诚然,企业与员工是命运共同体,而非对立双方。当暴雨来袭时,倘若企业主动撑起“保护伞”,那么员工必将在晴日里回报以更炽热的奋斗。
制度围着员工走,社会治理促进文明进阶。本次制度、政策的突破,优化了原有考勤制度的边界,将劳动保护延伸至职业健康、特殊群体权益等领域。《提示函》要求用人单位配备降温设备、落实高温津贴,禁止安排孕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高温下露天作业……一个个条款,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劳动权益保护网。“全链条”见证着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某工厂为车间安装工业风扇后,工人热射病发病率归零;某企业调整孕妇排班后,员工归属感显著提升。眼下,对劳动者权益的每一分尊重,都会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文明的进步,往往始于对个体尊严的细微呵护。从考勤到健康,从效率到公平,本次事件为我国社会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向“好”看齐,让制度温度成为社会文明的底色。可以预见,随着“生命至上”理念深入人心,刚性考勤将逐渐让位于弹性管理,而每一次制度的柔软转身,都是社会文明向更高阶的迈进。当考勤表不再冰冷,当制度设计充满温度,这样的社会,才真正配得上“文明”二字。